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解读:温氏集团为何现在才上市?农牧企业上市的最大障碍又是什么?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5-22 2:48:26 人气: 标签:什么公司才能叫集团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温氏集团就谋求进入资本市场。其最大阻碍是股东人数超出相关。”近日,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27日,大华农关于温氏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并将整体上市公告一出,引起行业、、高度关注,引发行业有关动保市场变局、农牧资本市场变化等方面影响的讨论。如果整体上市成功,将有43位创业元老成为亿万富翁,温氏创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财富观念将变成现实。

  近年来,在成长性方面,温氏集团早在资本市场以外证明了自己。前三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34.5亿元、351.9亿元、380.4亿元。2014年实现收入380.4亿元左右、利润约29亿元。

  预计温氏集团2015-2016年销售收入为450.36、592.14亿元,同比增长25.13%、31.48%;合并上市后,温氏集团估值600亿市值。有分析认为,中国第一大养殖企业温氏集团终将上市,这是养殖业越来越需要资本市场的重要标志。

  温氏养猪板块的成长尤其值得瞩目。自1997年进入养猪业,复制养鸡板块成熟的“公司+农户”模式,到2005年接近100万头上市肉猪,仅用了8年时间;到2013年突破1000万头的上市肉猪,也仅用了8年时间;2014年又在2013年基础上增加了218万头。

  只用了18年的时间,温氏集团养猪从零突破1200万头,保持了20%-30%的增长速度。其公开的秘诀就是高度适应农民生产习惯、具备可复制性的“公司+农户”模式,以及深度产学研合作、物联网的成熟应用。

  温氏上市愿望实现的主要障碍源于其发展史。1986年,集团创始人温北英在内部推行了职工全员持股制,号称“温氏食品、人人有份”,此举对于员工归属感和集团发展推动极大,于是造成了超过7000名自然人持股超过80%的局面,而根据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公司法》修订版第七十九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两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温氏集团的上市计划就此高搁。

  转机出现在2012年9月底,中国证监会通过了《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为股东超“200人”上限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进行股份转让交易打开了一扇门。2013年温氏集团为了规范工会代持行为,按照证监会相关以公证方式对该部分代持股权进行了股权确权工作;于2014年6月向广东省股权托管中心申请进行公司股份的托管,2014年9月,温氏集团通过证监会审核,成为非上市公司。扫清了集团上市的重大结构性障碍。

  “大华农跟温氏是一家人,2008年登陆资本市场时,限于政策没能实现整体上市。”4月28日在深交所举行的沟通会上,温氏集团副董事长温志芬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温氏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姗姗来迟。至于为何选择吸收大华农以整体上市,证券分析人士分析,温氏集团和大华农具有良好的产业关联性,属于相同实际控制人,通过合并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和优势互补,使产业链得到增值,容易获取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认可。

  不过,具体的整体上市时间并未确定。温氏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吸收合并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完成,比如要获得温氏集团及大华农股东大会对本次吸收合并的授权和批准;此外需要取得商务部和中国证监会核准;并且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存续公司的A股股票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尚需获得深交所的审核同意。

  分析人士认为,温氏集团选择此时上市也许有考虑到政策因素。上市消息传出,受到资本市场的普遍看好,即将成为温氏集团整体上市资产之一的大华农也在4月28日复牌后股价接连涨停。

  一旦上市,温氏集团将成为涵盖畜禽养殖、兽药生产、乳制品生产、农牧设备制造、海洋养殖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大型现代农牧企业,围绕养殖业务为核心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

  不少行业人在议论整体上市后的温氏集团会不会借资本市场发展别的行业?对此,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将坚守主业、推动食品加工业。温氏集团将主力发展肉猪养殖,稳定发展肉鸡养殖,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在做强做大现有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下游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结合资本市场力量,持续提高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目标是逐步将温氏集团打造为世界一流、全产业链的大型农牧企业。”

  “温氏集团股票上市后,我第一时间去买。”东莞市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明说,他看好该公司能够稳健发展到今天,借资本平台将更有作为。

  “说实话,哪个畜牧企业不想上市,一方面财富变现,一方面解决融资困难,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方面,上市也是对企业内部团队的一种激励。”广东一位心怀上市梦想的养猪公司老板坦言。

  从大看,农牧企业发展越来越倚重资本,催生了巨大的上市。截至2015年2月,深交所已有5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而在深交所的277家上市后备企业中,农业企业就占到17.7%,达49家。上市热潮源于产业发展需要,也跟外部政策有关。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问题仍是重点,其中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一信号很可能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农业的接受度随之提升。

  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初期为了效率最大化往往不讲究规范,因此在上市途中大多要经历一个、规范过程。具体到农牧企业身上,普遍在规范运作和财务清晰度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畜禽养殖业涉及资产统计、土地使用、食品安全、行情变化等问题,成为横亘在农牧企业上市上的“老”。

  目前畜牧板块上风头正劲的牧原股份在上市前付出了6年的,董事长秦英林曾透露从2008年开始,在券商的下,逐渐规范财务、内部管理、生产工艺、环保、用地等业务项目,才最终得以挂牌上市。

  由于行情和自然条件变化,农业产值变动也是让资本市场疑虑重要问题,这几年里,农业上市公司獐子岛、万福生科、绿大地和一度被标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的银广厦、蓝田股份等都曾涉嫌财务造假,负面案例对农业的投融资都害。

  温氏集团作为养殖业第一大企业迈向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一个重要风向标:资本市场越来越认可农业,农业也越来越需要资本市场。

  本文来源于ipfs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