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因为啥?3个月内 临沂3次登上头版头条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4-27 23:49:05 人气: 标签:今日临沂头条新闻

  原标题:因为啥?3个月内,临沂3次登上头版头条3月7日临沂再次登上《》头版头条,这是三个月之内,《》头版头条第三次聚焦临沂。3月7日,《》头版头条刊发《代表委员热议

  3月7日临沂再次登上《》头版头条,这是三个月之内,《》头版头条第三次聚焦临沂。

  3月7日,《》头版头条刊发《代表委员热议工作报告(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代表委员议国是)》。全国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董事长王士岭接受采访。

  工作报告提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表示,工作报告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体现了党的以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王士岭代表表示,工作报告强调一个“干”字。“2013年,总来到我们公司考察,要求我们向现代物流迈进。这些年我们抢抓一带一发展机遇,实现了临沂与全国2000多个城市的信息共享,并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2018年2月17日,在头版头条“总的人民情怀”专栏刊发文章《总坐上我家炕头》,其中报道了习总2013年视察临沂时深入百姓家中嘘寒问暖心系人民的场景。

  “习总来的前一天,村里下着雨哩。第二天就成了晴天大太阳,好着呐!”2013年11月25日当天的场景,昌依然历历在目。那天,昌站在门前,望着胡同口。“习总见到我,马上伸出双手,把我的手紧紧握住,微笑着说,我来看看您老人家。”昌说,习总很朴实,说话也很随和,“就像家里来了个亲人”。

  一进院,习总首先察看昌家的厨房。“他掀开锅盖又问煤气价格,我告诉他一罐80元,能用俩月。”昌说,总最关心的就是俺们的生活,他还去看了太阳能洗澡室,关切地询问热不热。“总说起话来慢声拉话(当地方言,意为不紧不慢编者注),都是俺们老百姓听得懂的实在话、家常话。”落座后,总拉起了家常。“总问得可详细哩。他呀,不离老百姓!”他告诉总,“现在吃得不孬,有米有面,生活没得说!”听了昌当年推着小车往前线运送粮食、物资的往事,总指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他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俺告诉习总,天天在电视上看他讲话、听他的报告。”昌说,临走之前,习总又握起他的手,亲切地说,祝您老健康长寿。“真希望习总再来!”昌说,现在,他依然每天收看,从理政、精准脱贫到反腐倡廉,他能说出不少道道。“现在国家的政策可得了,村里硬化了街道,盖了柳编场和梨园,医保水平和报销比例都提高了。”昌说。

  2017年12月20日,头版头条以《“习总办的,都是俺们盼的”山东沂蒙山区听民声》为题,生动介绍了迈入新时代,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的实践在基层干部群众开花结果的成就,这是继1965年3月14日,头版头条以《临沂地区人民发扬顽强不屈征服自然》为题介绍临沂人民愚公移山自然的伟大业绩,以及1996年3月23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沂蒙山区整体脱贫》,宣告千万沂蒙人民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实现整体脱贫之后,对老区临沂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又一式报道。

  八百里沂蒙,是片红色热土。战争年代,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沂蒙成为中国的坚强堡垒。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用小车把推过了长江!”

  2013年11月,习总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军民水乳交融、与共铸就的沂蒙,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时值隆冬,我们慕名而来,既是寻觅先烈足迹,也想同老区百姓唠唠,听听他们的所喜所忧、所思所盼。

  月轮新满,群山叠峦。在沂南县常山庄,成片连排楼房,整齐划一,一色水泥,干净整洁。我们推开一户院门,女主人马金兰笑着把我们迎进屋。

  俺今年53啦,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工作。别看俺现在乐滋滋的,要搁以前,可不成。早些年,俺对象打工时,从二楼跌下来摔断了腿,俺成了顶梁柱,整日地里刨食,挣不了几个钱,还落下腰肌劳损毛病,日子紧紧巴巴,是村里的贫困户。

  现在好了,有好几份收入,俺给你们摆摆。俺在村玩具厂上班,每年差不多两万元;3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租金3000元;俺对象在村“大队部”打杂工,每年3600元;留下一亩多地,种点花生、玉米、地瓜,毛收入也有4000元。

  俺的工资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地里再收点,加上俺对象去影视客串群众演员赚的零花钱,劳动力、土地、手艺都能换成票子。前年底,俺家总算脱贫了。

  你们瞧,俺这房子亮堂吧?以前,俺们村在山上,房子都是干插墙,又矮又黑,坡陡窄,地里收点啥,都得靠肩扛。这几年村庄整体搬迁,瞧这楼上楼下的,住起来真舒服,外村亲戚可羡慕啦!

  说一千道一万,俺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中央政策好。十九大开得好啊,给俺们农民发了不少大红包,开大会那天看电视,听到习总讲农村农民的事,俺心里就跟抹了蜜似的,这十九大给俺们吃了定心丸。就拿土地来讲,这可是俺们农民的饭碗,以前担心,土地承包到期后,被收回咋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一听到习总说这话,哎哟,妥啦!俺这心啊,放肚子里啦!

  俺知道习总下过乡、当过农民,他知道俺们农民过日子不容易。现在总想着法子让俺们过上好日子。跟着这样的总,俺们心里踏实!

  隔着一条河,是另一处村落。一阵狗叫声,院里的灯亮了,走出的老两口迎我们进院。男主人叫李现坤,67岁;老伴叫杨贵芹,大一岁。老两口搬出几个马扎,我们围坐唠嗑。

  俺有仨孩子,两男一女,都已成家。本来,俺俩没啥负担,可以安度晚年。没承想,前年,俺得了心脏病,动了大手术,医疗费8万多元,走大病医保,公家报销了大半,差不多有5万元,这个医保还挺带劲儿。可俺俩年龄大了,就那剩下的3万多元,把俺俩压趴下了,欠了一,成了贫困户。

  老话讲,祸不单行。这话让俺俩赶上了。去年,俺老伴也得了心脏病,比俺还严重,动手术花了12万多元。俺就想,这下子完了,旧又加新,这可咋办?

  没想到,党和对贫困户特殊照顾,医疗费基本都给报了,俺们只掏了4000元。这特殊政策真是及时雨!要搁以前,这么一大笔钱,俺们一辈子也拿不出。俺们打心底里感激党,感激。

  这些年,中央对老百姓越来越关心,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特别是最近这5年,老百姓得实惠最多。俺们从来没想到,农民还会有养老金,俺俩每人每月有100元呢!俺当过9年铁道兵,架铁轨、建铁,国家也没忘了俺,每年有1700元补助。俺还是个老,组织上也很照顾俺。

  俺们年纪大、身体差,干不动重活,红嫂纪念馆给俺老伴安排了个保洁活,一个月900元。家里还有两亩地流转了,每年有2000元。孩子回来也给点,日子过得还行。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这些政策,俺们一个不落都享受到了;小康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现在有个新鲜词儿,叫获得感。俺们的获得感满满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要说俺们最可心的,还是习总成为全党的核心。这5年来,他是咋领着全国人民干的,俺们都看在眼里。为党为国为民的大事,他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俺们也给他点个赞!村支书李勇

  常山庄曾是抗战堡垒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夜宿常山庄红色影视服务中心,村支书李勇打开了线岁,很早就进城了,先是打工,后来办厂,在城里安了家。俺是被“第一”的。

  从2012年起,村里先后来了3任“第一”,都是省级机关干部,一茬接一茬,帮村里搞规划、建社区,引项目、育产业,抓党建、强班子。“第一”撤走前,瞄上了俺。俺爹是1940年的,高,说既然组织信任你,你就领着乡亲们干吧。看到“第一”们接着棒为村里操劳,俺不忍心,答应回村试试。这一试,再也离不开了,现在已经任职3年。

  别看一个村巴掌大,管好也不容易哩。俺爹说,你能管好企业,不一定能管好村。俺想来想去,就用笨法子,舍得吃亏,不怕得罪人。自打当村支书后,俺把企业交给媳妇打理,她吃了不少苦,没少埋怨俺。不过,埋怨归埋怨,她还是支持俺的。也不是每个村民都理解,有从小玩大的发小,提的要求没满足,怪俺不讲情面,就不再理俺了。有时想,俺管一个村都怪累的,习总管这么大的国家,又要处理国内外关系,多不容易呀!习总说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俺达不到那么高境界,但要向他看齐,就以身许村吧!

  这几年,有300多部影视剧在俺们这儿拍摄,村里兴起30多家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作坊、土特产销售点,有170多人在影视就业,时不时还客串群众演员,既增加了收入,也开了眼界。去年,常山庄整体脱贫。

  本来俺担心,农村养老、医保制度还不够完善,村民年纪大或生病后,容易返贫。听了十九大报告后,俺心里踏实多了。习总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话,俺咂摸了好几遍。俺们老区人民跟着一走来,觉得说话算数、办事牢靠。有了习总这样的承诺,俺还担心啥?着急啥?总说能办到的事,肯定能办到!

  俺觉得,这十九大报告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清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等,光为俺们农民办的事就有不少呢!俺感觉,十九大报告句句实在,都说到俺们心坎上。习总办的,都是俺们盼的,老百姓都非常。现在,习总带着俺们继续前进,好日子会更好。

  蒙阴县孟良崮脚下的后里村,是早期领导人浦、刘一梦叔侄的家乡,著名的“红色村”。村支书刘乃新领着我们,走进一家院落,一位老人笑脸相迎。老人叫郑守增,71岁,当过26年村支书、5年民办教师,爱看书看报,说起话来就收不住。

  要问以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俺觉得是社会风气。俺经常看报看电视,俺还记得,之后不久,习总就以身示范,深入基层搞调研、访民情,外出考察轻车简从,带头遵守八项。

  八项字不多,却很管用。老百姓说,八项管住了一张嘴。就拿俺们村来说,过去,来了人,总要撮一顿。其实村干部很为难,不请吧,得罪领导;请吧,老百姓背后骂你。村干部受夹板气。现在好了,有八项,不管是县里、市里的,还是省里、中央的,来村里只干工作,顶多是到镇食堂吃工作餐,村里实现“零招待”,村干部也轻松了。俺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呐!

  可俺还是担心,生活越来越好,那大吃大喝、讲排场的不良风气,会不会死灰复燃?从严治党可不能见好就收啊!可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更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这次习总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前几天,俺看新闻,八项又有了细则,这就彻底把一些不良风气给铆死了。正风肃纪不停歇,看来俺的担心多余啦。跟着总,俺们心里更加有底气。

  从严治党,永远在上。习总总揽全局抓全党,坚定不移“打老虎”“拍苍蝇”,老百姓拍手叫好。一个村子从严治党咋抓?俺以前也干过村支书,觉得村支书该紧抓全村,把管住了,管紧了,基层党组织才会强起来。现在的村支书干得比俺好,抓得比俺紧。就拿开会来说,以前懒懒散散,三四十名,能来十个八个就不错了。现在开会,齐刷刷,按时来,无论是决策还是办事,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4年前,村里定下规矩,村支书当旗手,天天升国旗。每月5日这一天,还是俺们村固定的教育学习活动日,全体参加升国旗仪式。一些村民看了,也跟着参加。可以说,支部领好头,示范好,好党风带来好民风。

  习总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也该有的样子,要主动亮明身份,让群众监督。在俺们村,平时都必须佩戴党徽。这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要每个人时刻记着自己是。俺现在已养成一种习惯,早上起床先摸党徽,是不是在衣服上,有没有戴正。俺桌子上这、报告,可不是摆设,俺可是真学真记,活到老学到老。老也不能放松学习,不了解中央政策,咋在村里参政议政?《 》( 2017年12月20日01 版)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