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刘文华院长在“京城名医大讲堂”直播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收到很多患者的提问,刘文华院长及助理都一一作了回复,很多涉及到血糖值的问题,竟有不少糖友不清楚,刘文华院长深有感触,他说,糖尿病人的康复,病人的管理跟医生的积极治疗是同等重要的,监测血糖是糖尿病人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 近日,刘文华院长在“京城名医大讲堂”直播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收到很多患者的提问,刘文华院长及助理都一一作了回复,很多涉及到血糖值的问题,竟有不少糖友不清楚,刘文华院长深有感触,他说,糖尿病人的康复,病人的管理跟医生的积极治疗是同等重要的,监测血糖是糖尿病人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 血糖的常用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0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等。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6.1mmolL,≥7.0mmolL可诊断糖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7.8mmolL,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是正常的。如果在6.1-7mmolL之间,既超过正常范围又7.0mmolL,是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可诊断糖尿病。餐后血糖7.8mmolL正常,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7.8-11.1mmolL之间既超过了正常值,又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糖耐受损。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的正常值是4%至6%。 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0点血糖、这五个指标(一天9次)作为一个大轮廓,是强化血糖控制或者是调整用药方案时常用的。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一天5次)作为一个小轮廓,是调整用药方案时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过去近三个月来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指标。糖化白蛋白是评估过去两到三周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指标。一般是结合糖化血红蛋白一起使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目标时使用。部分糖化血红蛋白代谢受损的患者会用糖化白蛋白代替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比如接受肾透析的患者、孕妇等。 具体到个人,刘文华院长,平时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应每天测2次血糖,分别是空腹和任意一餐餐后2小时血糖值。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连续测量不达标,则需要增加测量次数比对,如果连续几天不达标,咨询医生调整生活、运动和治疗措施。刘文华院长特别强调,在监测血糖的过程中,一定要正常饮食和运动。如果生活方式需要长期改变,必须加强监测频次。 对于糖耐受损的人群,刘文华院长每半年或者每年集中一周监测一次大轮廓的血糖值有利于获取更详细的信息,用于指导医疗干预或者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与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预期寿命、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认知水平都有关系。总的说来,越年轻,患病时间越短,预期寿命越长、基础疾病越少、认知水平越高,要求越严格。反之则越宽松。 比如一个糖尿病史15年、年龄65岁以上,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已经出现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一般对血糖的控制目标比较宽泛。而对一个只有40岁,没有基础疾病的新确诊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是比较严格的。而对于同等条件下从事不同工作的两名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一样。对于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血糖控制目标也有可能不一样,比如近期会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也会临时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因此,广大糖友,要与医师共同商定医疗对策,不可以自行制定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点加深,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突破1亿大关,而糖耐受损的人口更是巨大。刘文华院长认为,中医标本兼治,是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糖耐受损的朋友只要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绝大部分是可以逆转为糖耐正常。而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可以延缓甚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大大提升生活质量和期限。已接受西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可以较快降低血糖值,改善各种症状。华晨宇父亲华福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