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原 创]成长时评:读懂“大眼睛”的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1 14:48:11 人气: 标签:知识改变命运

  1991年,记者解海龙拍摄了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年仅8岁的安徽金寨农家女孩苏明娟,她手里握着笔,眼睛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后来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苏明娟由此成为全国人民熟知的“大眼睛”。前不久,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兼职)。(12月17日《新快报》)

  时光如梭,当“大眼睛”再一次进入视线,当年那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位母亲;“大眼睛”的希望之灯被点亮,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银行系统工作,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越努力,越幸运”,在她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大眼睛”通过高等教育打破了出单一化、人生定型化的“宿命”,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与那些“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的农村小伙伴相比,苏明娟的命运显然得到了改变;这里面固然有外部帮扶的因素,也和她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分不开。

  “大眼睛”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到银行系统工作,实现了城市融入。也许有人说,“大眼睛”是幸运的,享受了效应带来的名与利;实际上,“大眼睛”也为此承受了压力和烦恼。与那些上演“变形记”的名人相比,“大眼睛”始终没有迷失自己,能够进行的调试,在平凡的世界里一步一个脚印,同样值得肯定与点赞。

  “大眼睛”能够从贫困的山村流动到繁华的都市,拥有与一些“不爱读书”的小伙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根源于她对“知识改变命运”笃定的价值认同。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一些农家子弟并非上不起学,却过早地放弃了参与教育竞争。一些农家子弟认为,反正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过上所谓的“潇洒的生活”;直到他们感受到了市场的坚硬与冰冷之后,才会有“多么痛的”。

  关注“大眼睛”,承载着一种期许——点亮希望之灯,让大多数山村里的孩子都能够拥有苏明娟式的今天。不论是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还是重点大学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考生进行“弱势补偿”,抑或完善“制度补血”、让每一个寒门子弟都不因为贫困而辍学,这样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不仅了公平,也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增强社会活力。

  “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里就有希望”,遥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入目三分地刻画出孙少平这样一个寒门学子的形象。孙少平和“大眼睛”尽管都没有大富大贵,但他们所拥有的自强自立的却超越了时间,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国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杨朝清)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