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马云最新金融圈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应该?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0-11-27 17:17:34 人气: 标签:金融贷款公司赚钱吗

  在10月25日举行的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的一席发言引发热议。在中,马云直言“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我们的金融还是‘青春少年’,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为未来担当,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他还强调,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P2P不是互联网金融,“不能因为其将整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给否定了”……

  马云的此番随即引发各方讨论。有观点认为,马云关于建立包容性、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呼吁合情合理,反映了当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激烈竞争态势,也有利于推动监管进一步完善;但也有观点指出,“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应该”。

  如何才能更富建设性地看待此次争论?为此,我们摘录了正反两方的代表性观点,并在文末附上马云此次发言实录,希望能够触发更为的思考和讨论。

  昨日(10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大篇幅报道了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呼吁面向未来思考,建立普惠的金融体系。

  《金融时报》称在中国,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更愿意借钱给大企业是长期存在的矛盾,缺少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小溪小河,就会出现马云说的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大约有4.6亿人没有正式的银行信贷记录。中小企业一直难以从传统银行获得贷款,而传统银行主要由大型国有银行主导,偏向大型公司和国有集团等抵押物充足的机构提供信贷。马云呼吁银行放弃当铺思维,用风控技术提供无抵押信贷。金融系统应该减少对大型银行这样大江大河的依赖,更多地利用湖泊,水塘,小溪小河和沼泽地这样的生态系统,将资金注入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带动经济发展。

  《南华早报》则大篇幅引用马云观点,认为今天的世界迫切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过去的金融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未界的发展需要真正包容、可持续和绿色的金融体系,必须用技术驱动。这世界上没有没风险的创新。

  透社也援引了马云建立包容性、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呼吁。马云在中表示,现有金融体系应着眼于服务中小企业、年轻人和下一代。今天的金融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他表示,我们有责任和思考,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

  号“湾区经济评论”撰文指出,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交锋最激烈的战场。从这场辩论来说,双方都有些话不好明说,但激烈的态度,几乎已经明牌了。“虽然这是决定脑袋的辩论,但马云仍占据上风。”

  该文认为,归纳来看,这场辩论与其说是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博弈,本质上来说更是一种蛋糕分配机制的讨论。

  马云,则相信必须靠互联网改变金融业,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效率,当然也不会有阿里巴巴帝国,更没有当下蓬勃的科技互联网行业。

  文章援引透社的报道称,因为支付宝的营销能力,之前代销基金的传统银行和经纪人等传统途径被边缘化。传统银行对此非常不满。“还比如,消费贷,银行和互联网都可以做,但很显然,事实已经证明了,传统银行做次贷生意,风控和能力上,有着明显的短板。”

  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不平等的竞争。传统银行享有着独家的资格,而互联网在效率和技术运用上的优势,对传统金融,毫无疑问就是降维打击。

  “银行靠当铺思维赚钱,支付宝靠年轻人借钱 ........ 对于监管和资本,谁都有点抱怨的理由,唯独蚂蚁没道理。”

  再过几天,阿里巴巴的兄弟 —— 蚂蚁集团,就要上市了。而还未上市就估值翻番的蚂蚁,让马云也惊呼感叹:

  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在纽约以外定价,这是第一次,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马云昨天在外滩金融峰会一不小心的畅所欲言,给本就炽热的资本市场又添了一把柴。

  在这场不经意的非正式发言里,马云金句频出,给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带足了高帽子,句句都点到了投资者的心坎里:

  不得不服。在几大科技巨头里面,阿里系在资本市场上是玩得最溜的,投资者关系上也是把控的最好的。

  关于阿里系的市值管理和资本游戏,我们已经聊过了,应读者强烈要求,今天来聊点基本面。

  我们将顺着马云的几条金句,深挖细刨一下蚂蚁集团的印钞机业务——给年轻人放小贷。

  如果说中国人只有一个国民APP,那一定是微信。但如果说有两款国民APP,那一定是微信和支付宝。

  虽然支付宝的用户仅有10亿,不及微信的14亿,但其确是变现能力最强的APP。

  毕竟,支付宝的所有业务都和钱有关的。而微信之前主要靠给兄弟企业导流为生、即使是现在连卖个广告都小心翼翼。

  目前的支付宝已经和诞生之初大不一样,最开始支付宝只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现在已集齐了贷款/理财/保险/外卖/出行/电影票/团购等7颗龙珠。

  在喜欢讲故事的卖方分析师眼中:蚂蚁是与钱有关的一切事,关注的是支付宝的基金直播/金融产品销售/区块链应用/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社会的新基建。

  老百姓最好理解的支付业务,毛利和增速都并不高;而卖方分析师研报里的那些概念故事,离钱又是在太远了。

  毕竟,买方机构主要关注可持续的增长逻辑。只有找到那个最主要的、且有造血能力的增长引擎之后,才能判断一个公司是否能一直坐在火箭上。

  而对于蚂蚁来说,现在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既不是来自支付(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赚钱(的服务费),而是给用户借钱(的利息差)。

  但这并非我故意为之,也不是因为内容太难大家才读不懂,而是阿里/蚂蚁的业务名称都采用一些很高大上的辞藻,读起来有点绕口。出于严谨起见,我并没有在文中替换他们,依然用的是招股书中的业务板块名称。

  蚂蚁的商业模式遵循着引流-变现-赋能的发展逻辑:高频的数字支付板块用于引流,低频的数字金融板块用于变现,而底层的中后台板块则是用于场景赋能。

  2019年,蚂蚁集团正式进入变现阶段。数字金融板块的收入超过了数字支付板块,成为了蚂蚁的主要增长引擎,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蚂蚁集团中,仅金融板块旗下的微贷一项业务,就超过了整个支付板块的营收,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蚂蚁在招股书上写道,由于(传统的) 金融体系中的线下渠道可能无法触达用户,客户洞察相对有限,因而无法充分服务这些需求。

  蚂蚁用高频但低毛利的支付服务来积累用户,然后在业务中,引入了低频但高毛利的微贷服务,来收割利润。

  我国银行的增长引擎不是来自于支付或交易(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理财(的服务费),而是来自于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净息差)。

  蚂蚁在招股书中写道,蚂蚁促成的信贷余额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 98%。 这部分信贷余额又叫「助贷业务」余额。

  而蚂蚁2%的「自营贷款业务」主要是为之前没有服务过的群体提供贷款,用少量自有资金来探索用户群体特征,来探索如何降低新贷款群体的不良率。

  等到蚂蚁将贷款不良率控制住后,就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为这部分新群体提供贷款。而这部分贷款也就从「自营贷款业务」余额、变成了第三方的「助贷业务」余额。

  「助贷业务」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就等同于银行赚到的净息差。目前,蚂蚁的技术服务费率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水平(2%)大体近似。

  从我们可知,蚂蚁微贷赚的钱和银行一样,都是来自于贷款业务中的净息差。

  文中的我是一位刚转入上海某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的新人,主要负责对信贷员(业务员)拉到的贷款项目进行风控尽调。

  一次尽调结束后,作者跟随的前辈向信贷员:你一开始就认定了我俩是冤大头。因为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如果客户资质优秀,那么来回的交通费都可以算入借贷成本。而那次尽调,作者是坐地铁往返,说明信贷员认为这次客户资质不够,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

  在银行实践中,很多借到钱的小微企业都是大企业的附属/关联公司,大公司为他们提供(无论是显形的还是的),而小公司把钱用于大公司的业务。

  对于银行的这个坏毛病,马云昨天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此外,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里借到钱,不仅是规模小或者是抵押物,还因银行中的每个经手人都天然的恐惧风险。

  对于银行的这个基因缺陷,马云昨天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在银行一线,如果信贷员遇到企业贷款逾期,那么他只能选择低薪待岗、清收逾期,或者永远离开银行这个圈子。

  正因如此,一个银行人越是,越是会贯彻看不懂的业务我不做,摸不透的抵押我不收。

  由于业务员的一次失误,就可能砸掉自己的饭碗、赔光家底,所以他们只愿服务有资质的客户。

  而现在蚂蚁的微贷业务能够蓬勃发展,说明小企业/消费者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小额贷款需求,只是过去银行没能满足这个需求。

  我听过很多的银行讲,我们要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我听了5年了,但是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在做呢?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在当时,大家都没有太把马云这句话当回事,觉得马云又开始吹牛了。不仅如此,甚至当时很多金融大咖都在嘲笑马云,觉得一纸命令就能打败支付宝,完全不是银行的对手。

  只是不曾想,12年过去之后,不仅马云的豪言早就实现了,甚至蚂蚁科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市值超过工商银行。

  只是,当时的蚂蚁还很小,就算只和行1对1battle,也不可能改变银行。

  打不过就加入,当时还叫支付宝的蚂蚁希望和银行合作,让平台上的中小商家获得贷款。

  蚂蚁基于自己对平户的了解,将优质的、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荐给了合作银行,同时还提出用联合贷款的方式降低单笔贷款的违约风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蚂蚁认为有资质的商户企业中,只有那最不缺钱的2%获得了贷款。

  这就是说,只要银行人还按照传统的贷款模式,即使从高成本的线下改成了低成本的线上,仍就依然只会给最不缺钱的企业发放贷款。

  在解决问题时,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传统误区里。持续创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既得利益。

  而在微贷行业中,蚂蚁也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贷款尽调。以借呗为例,只用点击确认借款,一笔贷款交易就自动完成了。

  蚂蚁通过贷款环节的数字化,将单笔的借贷成本压低到个位数(相比起银行的动则上千元),让微贷业务变得有利可图。

  在节流之后,蚂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开源,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贷款、想要贷款。

  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需要足额的住宅做抵押,这是因为他们只懂房产、也只信房产。

  比如在做信贷考察的时候,蚂蚁还会去关注店铺响应时间,因为它反映了店铺对客户的重视程度。一个能及时相应客户需求的商铺,肯定是一个认营的商铺,他们是最需要钱、也最不可能恶意逾期的客户。

  (其实在这一点上,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无论是银行还是电商平台,其行事风格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亚马逊的Amazon Lending业务就是给卖家放贷款,最高能到100万美元,最长时间1年。这块业务美国的银行一样不敢做,但是Amazon去做了,而且坏账率极低。原因就是Amazon对放贷的客户非常了解,说是没有抵押,但在大数据面前你线 降损 -- 真大数据来提高风控能力

  相比起蚂蚁,其他小贷公司没有阿里生态的消费场景、也没有阿里大数据的风控能力。这些小贷公司不了解客户,更没法了解他们的真实借贷目的。

  之前讨论过《为何所有巨头,都成了金融平台?》,其中就引用了前长黄奇帆对金融本质的定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天雷滚滚,2017年底,国家开始暂停发放网络小微贷款金融牌照,实行只出不进。

  .对蚂蚁的两大争议:监管与伦理在上期内容贝壳的「增长飞轮」,是如何转起来的?中,有读者留言说:在一个无序的天量市场中,贝壳无疑是开发出了一个金矿,但将来如果赢家通吃也有很大的问题。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只有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认真探讨交流得出的。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就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老年人关心的是离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跑男灵异事件

  习讲过“功成不必在我”,我理解这句话讲的是一种责任,讲的是为未来、为明天、为下一代担当。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 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如果全国几千家P2P犯金融公司的错误,是不是我们其它地方出了问题?中国如何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完全是不技术,P2P是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拿着牌照的骗子。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制订政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当时淘宝的政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政策,就要减前面。我们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有个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1000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要饭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如果二战后,当时的人们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和担当为未来、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今天的我们同样有责任思考未来的金融体系。未来的金融体系,要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做到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的唯一标准是普惠,绿色,可持续,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起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世界会陷入混乱的问题,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数字货币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数字货币可能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数字货币和今天的数字货币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 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而不是仅仅是个电话。数字货币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解决世界经济、贸易可持续、绿色、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我们都需要,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的标准必须符合普惠、绿色、可持续。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是要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结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但是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谢谢大家!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