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新闻稿贵在于“短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0-6-20 10:23:17 人气: 标签:简短新闻稿

  对于《中国报》,朋友们并不陌生。它是1955年中央台创办的一张老,也是中国界唯一的一张中央级。根据国家党组会的决定,《中国报》在2003年1月8日更名为《中国影视报》,由中国电影电视集团和中央人民共同主办。现在,根据总局决定,这张又重新恢复原有名称《中国报》,由中央人民主办,拟于2007年1月正式复刊。

  笔者长期从事新闻的采编工作,收到大量通讯员和记者的来稿,发现很多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似乎不长不足以表达的内容,不长不足以体现通讯员和记者的水平,真正短小精悍,内容充实的新闻实属少见。

  受版面,电视受时间,一切新闻都要求短与小,但新闻更强调它的“短”。新闻稿只有短小,才能播得快、播得多,听众才能听得清、记得住。

  这是因为,是以声音为传输手段,信号单一,线性。的声音一播而过,转瞬即逝,同相比,其内容不便保存,也不能重复收听。再则,人们收听时很少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往往是边做事情边收听。听众一般是在厨房、卧室、卫生间或汽车里一面干活一面收听。农村的农民朋友则是带着收音机在田头地尾一边劳动一边收听。这些情况就要求新闻稿不能写长,长了听众往往会听了后边忘了前面,而短小、精悍的不但便于收听,还往往会给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新闻稿要求篇总裁做完留在她身体里幅短,具体就是稿的字数不宜过长,中的新闻就以“短”新闻为主,篇幅一般不超过300字,再长的不宜超过600字。通讯和评论也要比报刊通讯,评论相对短一些。通讯一般要求800~1000字为宜,对某些事件的详细背景、过程、细节应该比报刊更简略些。

  我们平常收听的中央人民的新闻都是短小精悍的。中央的《新闻和摘要》节目,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每次新闻节目平均是25条左右;90年代初期每次节目30条左右;90年代中期40条左右;90年代末期至现在50条左右。30分钟的节目平均每条消息半分钟,不到200字。在“短”新闻方面,海南琼海也曾进行过许多尝试。现在琼海每辑新闻10分钟,10~15条新闻,平均每条不到1分钟。有些篇幅更短,字数在30字左右,再长不超过100字。实行“短”新闻后,琼海的新闻可听性明显增强,容纳的信息量更多了,内容也更丰富了。播音员反映播得顺、播得畅,听众反映听得明、记得牢。

  当然,要把新闻稿写得短小精悍,把一件事在几百字甚至几十字以内并非易事。怎样才能把新闻稿写得短小精悍呢?依笔者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体会,写稿时要在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条新闻反映一个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切忌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如果觉得还有另外内容的东西可写,就应放在另一篇报道中去介绍,但我们有些人写稿,就犯了“多主题”的毛病。有些通讯员和记者参加会议后写稿,每个发言者的讲话都洋洋洒洒一大段,结果什么都说不清楚,这不仅使篇幅冗长,而且冲淡了主题。因此,要写出短小精悍的新闻,作者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艰苦提炼是重要的。只有突出鲜明集中的主题,方能出新闻中蕴含的内在意义,使新闻迸发出震撼的思想力量。

  平时,我们动笔写稿时,面对众多复杂而繁纷的材料,往往不知从何下笔。这时,精心选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些与叙述事实或阐明主题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材料,要舍得删去。要选取那些最物本质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情节、典型场景以及新闻人物的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作为新闻主体。笔者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不少通讯员和记者在选材上还不够恰当,下的功夫不够。如一个镇通讯员写一个的所长,通篇详写他上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组织全所学习“”重要思想和有关“”、“条例”等,最后才偶尔写上几笔他拒收几十元、几百元红包的事,这就不足以令人信服了。“廉洁”、“奉公”的形象就立不起来。虽然洋洋洒洒数千字,却显得空洞无物,淡而无味,流于一般化。在这里,作者选材的功夫就显得特别重要。这篇通讯应多选择一些能表现人物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写,反之,那些与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发现问题”和“加强学习”等事例可以不写或少写。由此可见,精心的选材是写出短小精悍的稿不可缺少。

  有些人在写稿时不是认真吃透手头的材料,而是喜欢照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或领导的讲话稿。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常常在中写“在市委市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这样的八股文,假、大、空。有时则是一条导语就写了一二页,看了几页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笔者在长期采编工作中,还常常看到类似工作总结式的稿子,如某某镇开展扶贫奔小康活动,他们的做法是“一……二……三”;某某镇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二……三……”。而谈到措施时,第一条几乎无一例外是领导高度重视,接下来是村民积极性高,舍得投资之类,可谓千稿一面。我们虽不反对拿现成材料写稿,相反,目前大量的新闻是从现有中来,问题在于:如何使用材料?上述的模式,只能算一种生吞活剥,就地倒卖,没有加工提炼。

  加工提炼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析、归纳、的过程。在写稿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占有材料,然后认真仔细的研读、揣摩、分析、提炼,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具有新闻价值是要表达的重点,哪些没有新闻价值是可以弃而不用的。也就是说,要抓住“新闻眼”。这样写出的新闻稿虽然来自材料,但比材料更集中、更简洁、更生动,篇幅当然就要比照抄材料短得多了。

  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语言要通俗易懂,一听即明,尽量不用或少用文言词或半文半白的词语。要尽量使用短句,使新闻稿易读、易听、易记、节奏感强,从而收到好的收听效果。要使语言精练,还应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都是句子的附加成份,这些词一多,句子就必然长,的语言就不精炼。

  新闻界不少同仁认为,新闻稿一方面要求写得短小精悍,一方面又要求写得内容充实,二者似乎有矛盾。其实,篇幅短小和空洞无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纠正那些认为短新闻没有份量,体现不出作者水平的错误看法,还要正确区分短小精悍与简单肤浅之间的界限。那些只求篇幅上的长而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是不可取的。只要作者围绕主题,精心选材,精心写作,该实出的部分重笔浓墨,该简练的部分几笔带过,是完全可以写出篇幅既短小精悍而内容又丰富充实的短新闻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