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某名牌产品专卖的招牌,可店内却在售卖其它牌子的同类商品。消费者本是冲着“名牌”俩字去,没想到买回来的商品却是另一个牌子,有的甚至质量都不过关。 随着“双十一”线上、线下全民购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也意味着年底购物高峰的大幕已正式拉开。 本网在此提醒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小心一些商家“挂羊头卖狗肉”,避免消费陷阱。 □和合承德网记者朱娜 现象 专卖店暗藏其它品牌同类产品 市民李先生最近在装修婚房,“十一”期间他相中的一套某品牌店的浴室柜正在做促销。抱着多走多看多挑的想法,当时他并没有急于买下。“上周末我又去那家店看了看,没想到那套浴室柜已经恢复原价,涨了近千元。” 错过了优惠,李先生相当后悔,可再仔细一看,从水龙头、洗脸盆再到柜体,他发现印着的标志根本不是这家专卖店的牌子。“我一问销售才知道这是他们老板代理的另外一个品牌的产品。他们告诉我,这个牌子的产品从工艺到品质都很不错,就是知名度不高,但售后还是能享受到的。” 以为自己进了大品牌的专卖店,可以尽情挑选,没想到里面还着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如果不是自己的意外发现,销售人员根本不会发出任何提醒。 本因为错过优惠还在后悔的李先生这下舒了口气,“幸亏当时没急着交钱,要不事后发现想退都麻烦。” 无独有偶。随着天气转凉,市民王女士想添置一双冬靴。“鞋不像衣服,只要尺码选对了大致就合适。所以买鞋我基本上都不会网购。” “双十一”当天,我市多家商场、店铺也在搞促销。王女士在我市一家商场的某品牌店看上了一款靴子。因为之前她曾买过两双这个牌子的鞋,穿着也很舒服,所以碰到心仪的样子,便拿来一试,想要入手。“试穿感觉还可以,问了问价钱,虽然打折了但还是挺贵。我正犹豫买不买呢,仔细一看,这双鞋根本不是店面的牌子。” 延伸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