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打赢蓝天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6方面任务措施及各牵头部门,并明确了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鞭策,该计划的出台必将对能源转型、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新增天然气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实现“增气减煤”。 近年来,国内天然气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但由于先天资源禀赋不足、开发成本等原因,我国天然气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7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亿立方米,即便如此,国产气产量供应还是难以跑赢市场需求步伐,连续多年出现的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因此,供应增加量需要进口管道气和LNG补充。今年上半年,管道天然气进口增速,仅中国石油就进口中亚管道气达到237亿立方米。同时,进口LNG也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增长性资源。但随着“煤改气”工作的推进,新增用户基数过大,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天然气保供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这样的“国家队”来说,首先要利用一切措施来增加国内天然气的产量,同时还需要建设储气库来满足调峰需要,实现“西气东输”“南气北送”。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进口国外气,来满足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这不仅是国企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Ⅵ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取消普通柴油标准,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提前实施。 对于这一要求,又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责任。这些“国家队”下属的新建炼化企业在规划设计伊始,就充分考虑到了产品升级问题。老牌炼化企业也在利用每年的大检修时机,不断投入巨资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 但对于民企炼厂和地炼企业来说,不间断的产品质量升级,加大了这些企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部分地炼企业,资金并不充裕,加工规模和能力较小,效益也难以和国企匹敌,不断进行产品质量升级,使得有些企业捉襟见肘。产品升级,没钱;产品不升级,质量不符合要求,就难以出厂销售,何谈效益。质量升级压力,犹如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重压之下,关门停业甚至倒闭的可能性将一直存在。 《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执度。在铁腕治污的大背景下,在线监测等技术的充分运用,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保压力。无论是上游的勘探开发,还是中游的炼化生产,以及下游的油品销售,同样“压力山大”。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这就要求能源行业全产业链都要按照HSE的要求,牢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做好工作,做到气不,油不落地,声不扰民。 这一决定的出台,使得本就突飞猛进的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如虎添翼。从长远看,新能源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煤、姓名缘分测试小游戏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期内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行业的地位正在挑战。 中国由于先天地质条件的原因,资源品质总体不高、劣质化趋势明显,再加上技术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储量无法开采或者成本过高达不到经济开采,导致储量无法。如果不从技术层面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没有新的储量被发现,没有技术创新降低开采、生产、加工成本,则石油行业将会在能源竞争中危机四伏。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近期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是大势所趋。《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更是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鞭策,也是现实给出的唯一选择和终极答案,必将对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化利用水平偏低,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我国煤炭消费量大、集中使用率低,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强度高。目前,“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散煤消费约6000万吨,1吨散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电煤的10~15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因此,《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作为重要举措,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着力补齐资源约束、质量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主要措施包括: 二是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8%以下。、天津、、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推进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达到55%以上。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2017年,全国公货运占76.8%,铁货运仅占7.7%。特别是主要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约2%,远低于世界平均20%的水平。根据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机动车特别是柴油车已经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污染源。因此,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增加铁货运量,减少柴油货车使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 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实现“公转铁”。2017年10月1日零时起,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全部改由铁集疏港。据观测,经由延庆的运煤货车日均减少3500~4000辆,同比减少50%,每年可降低沿线微克/立方米。二是全国铁货运占比扭转多年连续下滑的趋势。2017年,全国铁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由2016年的7.6%提升到2017年的7.7%,提升0.1个百分点,扭转了2005年以来铁货运占比连年下滑的趋势。三是相关部门和地方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天津、、山东等地开始积极推进大货物运输“公转铁”。 通过近年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经验,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主要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二是在同一个区域内统一预警标准、开展应急联动,三是夯实应急减排措施。下一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持续强化。 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方面,继续强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能力建设,实现7~10天预报,省级预报中心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天预报,开展空气质量中长期趋势预测,更好满足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需求。 在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方面,在推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应急响应标准,同一区域内要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当预测到某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各相关城市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 在夯实减排措施方面,要继续指导重点区域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措施减排比例,、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20%、30%。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在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确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