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市人力社保局日前公布第三批新当选的“学者”名单,首都师范大学葛根年、肿瘤医院季加孚等14人当选并获发证书和工作室标牌。 第三批“学者”经过189位院士和368名专家3轮评审、2次公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等程序,历时8个月,最终从全市72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14名当选者广泛分布于生命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现代农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是本市高端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 “学者计划”是2012年底经市批准实施,本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居于世界科技前沿、富有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名家大师,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该计划每两年评选一次,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选拔,每次选拔不超过15人,2013年、2015年、2017年共评选出三批42位“学者”。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围绕“科研自主权”和“院士了解支持”两个关键点,通过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聘请两院院士导师、组建交叉学科团队、搭建非行政化学术平台等措施,为学者搭建了跨单位、跨部门的全链条支持培养平台。目前,依托学者专家委员会平台,本市邀请到了210余位两院院士担任专家委员,整合了34家单位的教学、科研资源,建立了8个专业分会,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委员活动,邀请院士指导学者的科研工作。 “学者计划”实施5年来,取得了丰硕。已有4位“学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占当前15位市属院士人数的四分之一,近5年也成为本市人才当选院士最多的年份。还有9位“学者”先后10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其中数学教授方复全作为完完成的“微分流形的几何拓扑”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实现了本市在国家自然科学上零的突破。邵峰、罗敏敏、王拥军等人在《自然》、《科学》、《细胞》、《新英格兰》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人科研取得新突破;多人担任了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机构职务。“学者”创新团队建设稳步推进,科研创新辐射带动效应发挥明显。 今年,本市对“学者计划”试行办法进行了多处修订,加强了对顶尖科研人才的激励保障和政策松绑。例如,在6年的培养周期内,对已当选院士的“学者”继续给予每年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加大薪酬分配和职称评聘的支持力度,“学者”所在事业单位可研究确定符合其特点的收入分配办法,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学者”的工资总额不受。学者及科研团队核心,可直接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适当延长“学者”科研工作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学者”经与其所在单位协商同意,可按照有关,申请延长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应按相关免去其行政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 推荐:
|